2022-03-07 投资评论

鼎珮参与《彭博行业研究 – 中国生物科技和制药资本市场重置》网上讲座分享投资观点

鼎珮集团私募股权部董事总经理兼医疗行业主管伍兆威先生受邀于2022年2月24日参与由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举办的网上讲座,本次讲座以“中国生物科技和制药资本市场重置”为主题,伍先生和多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的前景,并分享鼎珮的投资观点。

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交易金额和数量均持续稳步增长。2021 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交易金额和数量分别上升到创纪录的逾 400 亿美元和800 笔,涉及生物科技、医疗技术和服务等子行业。

公开市场上市仍然是全球医疗健康公司的主要退出策略。自 2018 年香港证券交易所引入《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和上海科创板允许未有盈利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市后,两地医疗健康板块的的上市数量也大幅增加。

谈及中国的生物科技市场,伍先生认为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15年至2020年):很多公司都是研制模仿药物(me-too)、或采用快速追踪新药模式(fast-follow)。
· 第二阶段(2020至年2025年):只有最优秀及标准达国际水平的新适应症或新模式药物开发公司才能成功迈向公开市场。
· 第三阶段(2025年起):投资者将接受首创新药模式(first-in-class)和新药物作用机制MOA(mechanism of action)公司,这些公司具备强大的技术资源,特点高风险、高回报。

作为一名私募股权投资人,伍先生认为必须至少比公开市场投资人提前 2 至 3 年进行投资,才能抓住机会并把收益最大化。根据彭博行业研究的数据,肿瘤学一直是投资者在药物治疗领域的主要关注点。伍先生补充说,免疫学、神经学和心脏/肾脏病学领域也有吸引的投资机会,并预期中国将出现更多顶尖的医药企业。在对项目公司进行评估时,鼎珮分析的五大关键因素包括临床需求、产品管道、技术平台、竞争格局和市场潜力。

在估值方面,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自 2019 年以来蓬勃上扬,并在2021 年新冠肺炎的推动下冲到顶峰。短期内,市场风险因素犹存,伍先生强调投资人需要同时关注中国的政策面和全球宏观因素。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供应层面的改革,加强临床试验标准和药品审批程序。在需求方面,带量采购计划(VBP)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影响医药市场格局。

鼎珮拥有一支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团队,在全球医疗健康市场寻求聚焦中国的独特投资机会,主要覆盖医药、医疗器械、诊断、CXO及生物制造等子行业。我们一直专注于发掘具有科学差异化及走向全球潜力的企业,例如已投企业天境生物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Mab,聚焦肿瘤免疫的生物药公司)、信迈医疗(心血管和呼吸病的创新介入治疗设备)和鼎康生物(世界领先合同开发和制造企业)。

返回新闻中心及投资观点
error: